20210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简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基础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一)畅通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二)建设高水平国际枢纽集群四、完善成渝“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络(一)打造高效互联城际交通网(二)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三)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四)优化城乡融合交通网络五、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系统(一)优化综合客运枢纽衔接(二)完善多样化城际客运服务(三)提高都市圈通勤服务品质(四)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五)培<!--autointro-->
内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目录
一、规划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
(一)畅通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
(二)建设高水平国际枢纽集群
四、完善成渝“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络
(一)打造高效互联城际交通网
(二)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三)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四)优化城乡融合交通网络
五、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系统
(一)优化综合客运枢纽衔接
(二)完善多样化城际客运服务
(三)提高都市圈通勤服务品质
(四)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
(五)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新业态
(六)打造美丽宜游交通系统
六、构建高效率物流体系
(一)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二)推进物流枢纽建设
(三)提升多式联运水平
(四)提高城乡货运效率
(五)推动物流与制造业融合
七、提升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水平
(一)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全国智能交通发展高地
(三)全面提升建设运营安全水平
八、创建一体化协同治理样板
(一)建立规划共绘机制
(二)建立设施共建机制
(三)建立服务共享机制
(四)建立运营共管机制
(五)有序推进毗邻地区交通融合发展先行先试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三)优化标准体系
(四)强化规划引领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二)预防和减缓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编制本规划。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内畅外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建成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的多向对外联系通道,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骨架逐步形成,公路连通覆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初具优势。建成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的立体换乘、无缝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形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凸显,国际铁路港功能领先,围绕枢纽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集约高效的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机场旅客吞吐量、中欧班列开行量位居全国前列,铁路公交化运营、省际城际公交开行和铁海铁水联运稳步推进,成渝“双核”之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四是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初见成效。以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等为重点,初步建立横向联动、纵深推进的协同工作机制,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对外运输通道不畅。部分出渝、出川大通道能力有待提升,长江上游内河航道能力受限。二是互联互通仍有短板。规划城际铁路建设进展滞后,高速公路繁忙路段通而不畅,三峡水运通道“中梗阻”,毗邻地区路网连通性不足。三是枢纽辐射带动力不强。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不高,东出、北上、南下等门户型枢纽发展不足,航空口岸机场偏少。四是运输服务质量不优。城际间联程联运出行不便捷,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物流成本偏高,智能安全水平有待提升。五是绿色低碳化水平不高。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运输、出行比例偏低,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不高,机场、码头场内燃油车辆替代进展缓慢。六是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跨区域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统筹协调尚不到位,市场政策不统一,数据资源共享存在壁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定位,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要求打造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支撑产业、人口及生产要素高效流动集聚,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推动交通运输成为新科技示范应用的重要场景,提升智能化水平。三是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求创新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水平。四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求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优化运输结构,全方位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运输需求。
发布时间: 2021-06-29
链接: http://files.in5.cn/guifan/202110/20210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pdf
标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