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恢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简介: 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生态恢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目 次前 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原则5、基础生态调查6、恢复目标物种确定7、栖息地适宜性评估8、不同功能栖息地构建与恢复9、鸟类招引与环境干扰控制10、可持续管理11、后续监测与评估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恢复的基础生态调查、恢复目标物种确定、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不同功能栖息地构建与修复、鸟类招引与环境干扰控制、可持续管理以及后续监测与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国境内区域绿地系统鸟类多样性恢复规划设计、栖息地<!--autointro-->
内容:
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生态恢复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原则
5、基础生态调查
6、恢复目标物种确定
7、栖息地适宜性评估
8、不同功能栖息地构建与恢复
9、鸟类招引与环境干扰控制
10、可持续管理
11、后续监测与评估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恢复的基础生态调查、恢复目标物种确定、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不同功能栖息地构建与修复、鸟类招引与环境干扰控制、可持续管理以及后续监测与评估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境内区域绿地系统鸟类多样性恢复规划设计、栖息地恢复与营造、物种招引及相关工程等工作。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绿地 urban green space
城市中以植被为主要形态,并对生态、游憩、景观、防护具有积极作用的各类绿地的总称。
鸟类多样性 bird species diversity
一定区域内的鸟类物种的丰富程度及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栖息地 habitat
鸟类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物理和生物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由一定地理空间及其中各种生态因子共同构成适宜于鸟类居住的某一特殊场所。
栖息地营造 habitat building
依据鸟类生存所需的栖息地生境条件,合理设计、改造或新建能够满足该种鸟类正常生长繁育的栖息环境过程。
乡土植物 indigenous plant
原产于当地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植物。
本土物种 endemic species
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物种,这类物种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能够适应当地的栖息地条件。
觅食地 foraging site
鸟类搜索和获取食物的区域,是鸟类栖息地的组成部分。
夜栖地 roosting site
鸟类夜间休息的场所,是鸟类栖息地的组成部分。
繁殖地 breeding site
鸟类繁育后代的场所,是鸟类栖息地的组成部分。
越冬地 wintering area
鸟类在冬季的迁移地,供种群在此觅食,但不进行繁育。
鸟类群落 bird community
一定时间某一特定区域或栖息地内,由资源因素(如食物或巢址)所决定的,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共存的鸟类集合体。
招引 attracting
通过多种生态技术和措施,将当地已有的鸟类引入到恢复区,并在此生存或繁衍,从而保持或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水平。
重引入 reintroduction
通过野化放归的方法,在某物种消失的地方重新建立该物种野外种群的过程,也称再引入。
保护及受威胁鸟类 protect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of birds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和II级的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度濒危(CR)、濒危(EN)和易危(VU)鸟类,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中的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类的统称。
发布时间: 2021-06-18
链接: http://files.in5.cn/guifan/202106-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恢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pdf
标签: 城市绿地, 鸟类多样性, 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