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简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指导各地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编制本技术指南。目 录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评价目标5、评价原则6、技术流程7、成果表达形式8、成果应用附录 A 数据收集清单附录 B 单项评价附录 B.1 生态评价附录 B<!--autointro-->

内容: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试行)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指导各地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编制本技术指南。


目 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目标

5、评价原则

6、技术流程

7、成果表达形式

8、成果应用


附录 A 数据收集清单

附录 B 单项评价

附录 B.1 生态评价

附录 B.2 土地资源评价

附录 B.3 水资源评价

附录 B.4 气候评价

附录 B.5 环境评价

附录 B.6 灾害评价

附录 B.7 区位评价

附录 C 集成评价

附录 C.1 适宜性评价

附录 C.2 承载规模评价

附录 D 可选评价

附录 D.1 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附录 D.2 文化保护重要性评价

附录 D.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附录 E 成果编制要求

附录 E.1 报告提纲

附录 E.2 图件要求

附录 E.3 主要数据表体例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省级(区域)、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开展其他相关工作需进行评价的,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基于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2、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三、评价目标


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倒逼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评价技术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微信截图_20210301145143.png

发布时间: 2019-06-30

链接: http://files.in5.cn/guifan/201906-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pdf

标签: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