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
简介: 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目 次1、总则1.1 编制目的1.2 适用范围1.3 使用对象1.4 使用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目标原则5、街道设计的一般方法5.1 设计流程5.2 设计内容5.3 设计成果6、不同类型的街道设计6.1 商业街道6.2 生活街道6.3 景观街道6.4 通行街道6.5 综合街道6.6 其他类型街道7、面向使用的街道设计7.1 步行7.2 骑行7.3 公交7.4 小汽车7.5 城市运营及货车7.6 使用需求综合8、街道空间的要素设计8.1 机动车道8.2 机动车<!--autointro-->
内容:
街道设计指南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使用对象
1.4 使用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目标原则
5、街道设计的一般方法
5.1 设计流程
5.2 设计内容
5.3 设计成果
6、不同类型的街道设计
6.1 商业街道
6.2 生活街道
6.3 景观街道
6.4 通行街道
6.5 综合街道
6.6 其他类型街道
7、面向使用的街道设计
7.1 步行
7.2 骑行
7.3 公交
7.4 小汽车
7.5 城市运营及货车
7.6 使用需求综合
8、街道空间的要素设计
8.1 机动车道
8.2 机动车停车
8.3 公交车站
8.4 非机动车道
8.5 非机动停车
8.6 步行区
8.7 轨道交通站
8.8 交叉口
8.9 沿街界面
8.10 街道绿化
8.11 路面铺装
8.12 街道设施
9、可实施的街道设计
9.1 全生命周期
9.2 项目立项
9.3 方案审批
9.4 施工建设
9.5 评估维护
编制目的
本指南以传播人本理念,塑造优秀品质的街道为目标,推动城市整体空间品质的提升,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进行统筹协调,为国内各类城市的街道设计提供技术方法、标准及依据。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主要类型的街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规划编制、城市设计与工程设计。
使用对象
本指南主要面向城市规划、建筑、交通、交管、环卫、市政、绿化园林、城市管理等部门及基层政府的管理人员,街道沿线单位、开发主体和市民公众,以及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师、交通规划师、道路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相关技术人员。
本指南也是相关研究者、普通市民认识街道、了解街道和参与街道设计的资料性读物。
使用方法
开展一条街道设计,首先应明确设计目标和原则(第四章);其次了解街道设计的一般流程、内容以及成果(第五章);基于街道的定位和功能特征,在针对不同类型街道、不同街道使用者、不同街道空间要素的三类设计工具箱中(第六、七、八章)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段,并结合实施原则(第九章),最终形成协同共治的高品质街道设计方案。
术语
道路 road
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成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街道 street
指在城市空间内,设有步行区的道路与其两侧建构筑物之间(含界面)共同构成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道路红线以内及至沿线建构筑物界面形成的三维空间,由机动车道、非车行道、步行区、交叉口、综合设施带、沿街界面等组成。
商业街道 commercial street
指沿线以零售、餐饮等商业为主,具有一定服务能级或业态特色的街道。
生活街道 service street
指沿线以服务周边居民与工作者的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商业类型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街道。
景观街道 landscape leisure street
指具有自然或人文景观特色,具有一定景观价值和休闲活动功能的街道。
通行街道 traffic street
指沿线以非积极界面为主,主要服务各类通行性交通与静态交通,非交通性活动较少的街道。
综合街道 comprehensive street
指道路沿线功能与活动特征较为多样化,兼有上述两种或以上街道类型特征的街道。
大道 avenue
指两侧有高大行道树或重要建筑的宽阔街道,在城市中作为重要轴线或门户空间,具有一定地位的街道。
林荫道 boulevard
指两侧或中央种有成排行道树或设有一定宽度绿化景观带的街道。
共享街道 sharing street
步行者、骑行者、小汽车、公交车等不同类型的街道使用者共同使用同一街道空间,且在街道路面空间内不设任何隔离或高差的街道。
街道横断面 street cross section
垂直于道路设计中心线的横剖面,由道路横断面及沿街界面之间组成的综合断面。
步行区 pedestrian zone
指道路步行区侧石外边线至沿街建构筑物界面间的区域,包含步行通行区、建筑前区、综合设施带与街边广场、绿地、休闲节点及其各类设施等。
建筑前区 front area of building
指道路红线至建筑边线之间,紧邻沿街建筑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为沿街建筑开门、台阶、雨棚、市政设施、橱窗、标志牌和人流驻留、集散等提供必要的空间,是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布置休憩、活动等生活服务性的开放且积极功能,也可提供沿街商铺的外摆、沿街零售与其他活动摊位等积极功能。
综合设施带 comprehensive facility belt
设置于机非之间或人非之间综合性布置各类街道设施的特定区域。综合设施带内可设置路灯、交通标志、非机动车停放、公交车站、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室外配电箱、废物箱以及座椅等设施。
街道设施 street facility
设置于街道内为车行、步行、街道活动以及市政配套等服务的各类设施,包含交通设施、照明设施、服务性设施、环卫设施、无障碍设施、市政设施、景观小品及其他设施。
无障碍设施 accessible facility
设置于街道内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服务的各类设施,包含盲道、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等设施。
分隔带 separator/central reserve
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割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位于路中线位置的称为中央分隔带,位于路中线两侧的称为外侧分隔带。
道路建筑退界 boundary line of road construction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沿街界面 street facade
指由沿街建筑、绿篱及围墙等建构筑物立面集合而成的竖向界面。
积极界面 active interface
首层以中小规模餐饮、零售、生活服务、产品展示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开放、有利于促进街道活力的功能设施为主的沿街建筑界面。
贴线率 build-to-line ratio
指建筑物贴建筑控制线的界面长度与建筑控制线长度的比值。
静稳化 traffic calming
是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使用物理设计或者其它手段,提升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性。
街道设计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
发布时间: 2021-03-30
链接: http://files.in5.cn/guifan/202003-街道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标签: 街道设计指南